近日,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,對作業管理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,厘清了在作業問題上教師、學生和家長各自的角色定位,明確了學校與家庭的責任邊界,對落實作業管理提出了具體保障措施,為中小學作業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。
一、《通知》能夠解決真問題
作為一名中學校長,我認為認真貫徹落實作業管理的十條要求,不僅有助于扭轉學生課業負擔過重、作業功能異化的問題,更重要的是可引導師生、家長深刻認識作業的內涵及其獨特價值,通過作業管理,達到規范教學管理、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。
首先,《通知》明確了作業的功能定位和價值所在,解決了“什么是作業”和“有什么用”的問題。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,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??茖W合理的有效作業,對學生來說,可以鞏固知識,形成能力,培養習慣;對教師來說,可以檢測教學效果,精準分析學情,改進教學方法;對學校來說,可以借此完善教學管理,開展科學評價,提高教育質量。
其次,《通知》提出了作業的數量、類型方式和質量標準,明確了“什么是高質量作業”和“作業有哪些形式”的問題。作業并不是數量越多越好,各個學段作業量都要服務于學生健康成長?!锻ㄖ诽岢?,高質量的作業一定是符合學習規律、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,高質量的作業一定是形式多樣的,而不是簡單機械地“刷題”、訓練。
第三,《通知》界定了作業相關方的職責,解決了“誰來干”和“干什么”的問題?!锻ㄖ诽岢?,教師要精準設計作業、認真批改反饋作業,不能給家長布置作業;學校要抓好對作業的校本教研,履行作業管理主體責任;家長要合理安排孩子課余生活,激勵孩子堅持進行感興趣的體育鍛煉和社會實踐、不盲目加碼;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完善作業管理細則,把作業管理納入評價督導中,并加強校外培訓機構日常監管,避免“校內減負、校外增負”。
二、要把《通知》落到實處
如何將《通知》貫徹落實下去,打通最后一公里?我提出五點建議。
一是把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作為提高作業質量的突破口。作業具有檢驗學習效果、鞏固所學知識、促進應用拓展、發現“盲區”改進教學的功能,為達到不同目的,需要進行不同的作業設計。教師布置作業,看似是一項常規而簡單的工作,實則是充滿創造性的活動。教師只有吃透課標和教材,深刻認識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程教學改革理念,以學生的“學”而非教師的“教”為出發點,才能設計出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作業,通過布置少而精的作業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設計作業、編題命題的能力,是體現教師專業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。
二是把作業研究作為學校教研工作的重點。很多學校認為作業問題沒啥可研究的,不重視,或者直接拷貝某某名校的課外輔導材料給學生布置作業,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。每個學校的校情、學情不同,直接照搬照抄別人的東西可能造成“水土不服”或“消化不良”。學校應該把作業設計作為一個重要的教研方向,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,教師們集體研究,分工協作,以一個單元、一個學段、一個學期或學年為時間單位,系統化選編、改編、創編具有校本特色的作業,根據學生的學情確定作業的難度與數量,必要時還可以依據因材施教的理念來布置個性化作業。不同學科的備課組或教研組,應該集體研討,探索最符合本學科特點、最能體現本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作業。學??赏ㄟ^設置研究課題、給予經費支持和獎勵等方式,引導教師統籌課堂作業、課后作業與課堂教學,進行系統化、一體化研究,通過作業發現學生在知識掌握、理解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困難,以作業反饋為依據,改進教學內容設置及課堂教學方式。
三是鼓勵教師創新作業形式,提升學生學習效果。轉變育人方式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問題,育人方式變革要求從知識本位走向素養本位,從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,從學科割裂走向學科整合,從靜態知識傳授走向實踐教學,從被動聽講學習走向自主探究學習。與項目式學習、探究式學習、STEM綜合性學習等學習方式相適應,作業的布置也應該創新形式,避免簡單機械的重復訓練。為此,首先,在作業類型上要多樣化,比如小課題研究、藝術賞析、體育鍛煉、社會實踐、職業體驗、創意制作等都可以成為作業,特別是要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。其次,在內容上要注重貼近生活,盡量將知識嵌入生活情境或學科探索情境,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,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和挑戰性,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熱情,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。再次,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準確掌握學情,將統一作業與個性化作業相結合,鼓勵教師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布置分層作業,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作業分析、診斷、批改和講評,這樣不僅能一定程度上減輕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,還能提高輔導的針對性,提升學生學習效果。
四是家校協同,共同落實作業管理相關要求。家庭和學校是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環境,學生很多作業是放學后或雙休日在家完成的,同時多數家長給孩子報了課外輔導班,課外培訓機構也會布置作業。要切實避免“校內減負、校外增負”,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建立家校協同機制,一方面學校在布置作業方面,要做好年級組、學科組、同一班級任課老師等各層面的協調,做好各學科作業比例結構的統籌安排。教師布置作業要從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出發,有大局觀、整體觀。另一方面,學??梢酝ㄟ^班級微信群、“致家長的一封信”等方式,將《通知》傳達給家長,還可以通過家委會、“家長學?!钡韧ǖ?,向家長宣講當前課程教學改革現狀及學校的辦學理念,家校達成共識、形成合力,把作業管理的相關要求落到實處,既充分發揮作業溫故知新、發現問題、改進教學的功能,又為學生的睡眠、體育鍛煉和課外閱讀騰出時間,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、全面發展。
五是改進考試命題,通過評價改革引導作業減量、增質、轉型。中小學生的作業,不可避免要受到考試,特別是中考和高考的影響。要改變當下大量刷題、重復訓練以提高熟練程度的不良傾向,必須從考試命題上下功夫,為作業設計、作業布置樹立正確導向?!督逃筷P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》指出:“中考試題命制要注重考查思維過程、創新意識和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,要結合不同學科特點,合理設置試題結構,減少機械性、記憶型試題比例,提高探究性、開放性、綜合性試題的比例,積極探索跨學科命題,提高試題情境設計水平?!薄吨袊呖荚u價體系》亦指出,高考應該考查核心價值、學科素養、關鍵能力、必備知識這“四層”知識,素質教育的評價維度體現在高考命題中,就是要考查基礎性、綜合性、應用性、創新性。中考和高考命題改革趨勢為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,中小學的期中期末考試和平時測驗的命題,也應該從考查知識走向考查能力和考查素養,進而帶動作業減量、增質、轉型。事實上,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發現,死記硬背、“題型+套路+大量重復練習”的模式不靈了,作業設計和作業布置不進行相應的改革,只會事倍功半,甚至做無用功。只有牽住考試命題這個“牛鼻子”,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一些學校作業數量過多、質量不高、功能異化等問題,將作業管理的十條要求貫徹落地。當然,從長遠看,我們還要提倡綜合評價,通過綜合評價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,不僅要完成日常教學的各類小作業,更要完成好素質教育的大作業。(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、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教授 王殿軍)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一些學校作業數量過多、質量不高、功能異化等問題,將作業管理的十條要求貫徹落地。當然,從長遠看,我們還要提倡綜合評價,通過綜合評價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,不僅要完成日常教學的各類小作業,更要完成好素質教育的大作業。(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、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教授 王殿軍)